臺灣今機機械為國內著名的立式射出機專業廠,歷經市場30年的起落興衰,深刻明白只有不斷進步,才是永續經營之道。董事長吳連勝先生表示,射出機早期從油路機進展到油電混合,近期全面改為全電機,臺灣今機的創新設計不落人后,且超前業界。

圖為臺灣今機機械公司董事長吳連勝
民國91年,該公司開發鞋底彈性制造機,獲得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,105年推出牙間刷自動化設備,也受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補助,近期開發的金鋼石繩具機也備受市場青睞。今年更為日本汽車大廠開發專用機,為客戶實現高重現性、高良率及高可靠度的設備,受到日本大廠高度贊賞。
面對國內外強烈競爭,臺灣今機知道自己在創新研發的優勢,但面對居高不下的成本,以及大陸成本持續攀升的劣勢,4年前決定前進印度成立組裝廠,正面迎戰市場的沖擊。除了不斷擴大深耕新興市場,并提供客戶整合上下游模具、原料及制程技術咨詢,使TKC品牌在產業界享有盛名,進而成為國際知名品牌。

臺灣今機由副總經理解天季(右四)領軍拓展全球市場,圖為與印度組裝廠人員合攝于印度展覽會
吳連勝說,未來除了要提供客戶完整的自動化埋入取出裝置,達到縮短制程、節省人力,甚至要能無人操作。有鑒于機器電腦化更趨普及,該公司透過連接網絡云端,即時監控,已可做到在線排除故障,朝向工業4.0邁進。
他也感性地表示,光陰飛逝,一轉眼臺灣今機創立已屆35年;雖然成立以來風雨不斷,但今日亮眼的成績來自于同仁的努力、同業的幫助,以及廣大客戶的支持,表達衷心的感謝與敬意。面對未來,臺灣今機不忘初心,將持續創新,期望一如既往,共同攜手進前,邁向未來。
臺灣今機董事長吳連勝為公司創辦人,創業前任職于塑料界的注塞式射出機廠。他回想,當時這種機器在臺灣幾乎是獨門生意,為買方市場,以致老板開價即為成交價。但由于太好賺的錢不容易守住,因此很快就面臨經營危機。

臺灣今機由副總經理吳金德(前排中)帶領團隊,不負使命完成客戶委托的專案
當時,在這家公司工作的3個人,由吳連勝為代表,以臺幣46萬元買下經營權。考察30年前的臺灣并無這種產業機器,因而以「臺灣今機」為命名,1983年3月正式營運,并推舉擔任董事長。
臺灣今機成立后的前5年,在三人共同努力打拼下,公司趨于穩定,但業務量提升后,彼此的經營理念開始出現分歧。第一位股東在開業后第4年離開,另外一位也在后2年退出。吳連勝當時面對股東資金抽離、人員流失、市場競爭的難題,還要穩定手中的訂單,可說陷于水深火熱的困境。所幸靠著好友的融資金援,加上員工不離不棄,足足花了3年時間才讓公司穩定下來。
公司穩定后,業務量漸漸增加,當時公司的主要客戶都至大陸南方設廠,因而要求要就近設立服務站,臺灣今機一開始設立服務站,進而在東莞設立組裝廠。當時大陸剛開放,市場成長快速成長,驅使臺灣今機再前往寧波設廠。因應時代潮流及客戶需求,在大陸投資設廠的金額合計約900萬美金。
設廠過程備極辛苦,也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大陸人員卷款潛逃、海關嚴苛的要求,及大陸員工忠誠度的考驗。但辛苦之后迎來的并非美好的未來。吳連勝表示,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,2007-2008年金融海嘯,造成百業經濟蕭條,以及近年匯率升值對出口商不利。一路走來跌跌撞撞,但也平安地日漸茁壯。

2018經濟日報報導
報導連接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preview/5950/3303689?mt=1533977620841